多地同步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2025年最低工资迎来普调已成定局!近期,北京、湖南、上海、广西、福建等多个省市相继发布通知,宣布从今年7月至9月起执行新的最低工资标准。这是继2023年后又一次全国性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意味着更多基层劳动者将直接受益。
北京将月最低工资标准从2420元上调至2540元,涨幅达120元;湖南则将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分为2200元、2000元和1800元三个档次;上海更是将标准进步到2740元,继续领跑全国。需要关注的是,这些调整不仅涉及月最低工资标准,非全日制用工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也同步上调,比如北京就调整到了27.7元/小时。
最低工资标准包含哪些内容?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职业时刻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最低工资标准并不包含所有收入项目。根据规定,延长职业时刻工资、独特职业环境津贴、各类补贴以及个人缴纳的社保公积金等,都不计入最低工资标准。
以北京为例,2540元的最低工资是”净标准”,如果加上个人应缴的社保公积金部分,实际用工成本会更高。而湖南则明确最低工资标准已经包含劳动者个人应缴纳的各种社会保险费,这种”含金量”上的差异,各地执行标准不尽相同。你的工资单上的数字,是否真的达到了最低工资标准呢?
这些情况工资可以低于最低标准
虽然最低工资标准是硬性规定,但在特定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合法支付低于标准的工资。比如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的病假期间,多数地区规定工资不得低于最低标准的80%;企业困难时期的待岗工资也可以按此标准执行。
销售人员这类业绩波动大的岗位,个别月份收入可能低于甚至为零,但只要全年平均收入达标,一般不被视为违法。顺带提一嘴,因劳动者自身缘故(如事假、旷工)导致的工资扣除,或是因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而扣除赔偿费后,工资低于最低标准也是允许的。
最低工资调整带来的影响
最低工资迎来普调,最直接的受益者当然是广大基层劳动者。以北京为例,每月增加120元,一年就是1440元,对于收入刚好卡在最低线的打工者来说,这笔钱能解决不少实际难题。但企业用工成本也会相应增加,特别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可能面临更大压力。
从长远看,定期调整最低工资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振消费信心。当低收入群体的钱包鼓起来,他们更愿意消费,这反过来又能促进经济进步。你的城市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了吗?这次调整对你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