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农业改变传统耕作方式
这个国庆假期,我回到了位于江苏盐城大丰区的老家,亲眼目睹了乡村发生的惊人变化。还记得小时候跟着父母下地干活的情景吗?弯腰驼背一整天,浑身酸痛不说,还经常被麦芒扎得又痒又痛。可如今,田间地头的景象完全不同了!
正值玉米收获季节,我惊讶地发现村民们不再像从前那样手工掰玉米了。一台台玉米脱粒机直接开进地里,机器轰鸣间,玉米粒就自动分离出来。更神奇的是,玉米秸秆也被当场粉碎还田,既省去了搬运的麻烦,又增加了土壤肥力。村民老陈告诉我:”现在收两亩地麦子,用机器不到一小时就搞定了,要是搁以前,我们两口子得忙活四五天呢!”
绿色副业成为农民增收新途径
除了农业生产方式的革新,这个国庆假期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乡村绿色副业的蓬勃进步。走在村里,随处可见散养的鸡鸭在田间自在觅食,这可不是简单的家禽养殖,而是一门越来越”吃香”的生意!
村民老张兴奋地跟我算了一笔账:他放养的两只老母鸡卖了一百多元,鸡蛋更是卖到了每斤10元左右的价格。”城里人就认这个!”老张说,”我们的鸡不吃饲料,下的蛋黄黄的,香味特别浓。”短短一个假期,光卖鸡蛋他就收入了300多元,现在正打算扩大养殖规模呢。这不正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吗?
政策扶持助力乡村产业升级
这些变化的背后,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大丰区通过农机购置补贴、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等惠农政策,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目前已经实现了从耕地整地到秸秆处理的全流程机械化作业,成为了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在绿色进步方面,大丰也走在了前列。获得”民族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等称号后,当地绿色农产品的品牌价格显著提升。这个国庆假期,我亲眼见证了绿色农业怎样成为乡村产业的新增长点。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还能看到更多令人惊喜的变化?
这个国庆假期的回乡见闻,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机械化作业,从单纯种地到进步绿色副业,农民的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好。下次假期再回来,不知道又会有哪些新变化等着我们发现呢?